您的位置:

安徽农网首页 > 乡村旅游 > 乡村旅游 正文

站内搜索:

宣城绩溪: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水口景观诱人

2022/11/29 8:24:25 责任编辑: 萍萍

  家朋乡境内的松木岭是个小山村。但这里的奇松、怪石、云海,还有著名的江南乡村水口,值得一看。

  松木岭有“圣山”饭甑尖,深藏在被誉为“绩溪绝壁”的豺狗狼尖,成为全国“驴友”首选的观云海最佳处,还有人寿财旺的神秘水口,堪称皖南最后的“桃源秘境”。这里山岭陡岩峭壁,挺拔巍峨,如九龙起伏竞秀,奇峰怪石比黄山有过之,虎踞龙盘,美不胜收。

  清嘉庆时《绩溪县志》称“巉岩峭壁,石角嶙峋。山顶两山峙立,秀插云端,一线洞天,中通夹道,下临幽壑,上锐下丰,人迹不到。虬松怪石,滴翠凝青,山水清幽,此为绝境。又有石线悬于幽崖,古树长者三四丈,云气结成,质如钟乳,斑驳陆离”。

  饭甑尖在松木岭东,海拔1350米,是绩溪第二高峰,峰端突一巨石,高15米,状如一个蒸饭用的大饭甑,独居于群山之上巍巍壮观,周围众峰耸立,遥相呼应,怪石奇松,移步换景,是“驴友”绝佳去处。“甑”底东、西、北三面而立,唯西南侧有岩架接“甑”顶,岩高3米,陡70度,由数块巨石垒成,中有壁缝崆峒。缝阔30厘米,仄身辗转穿插,方可登“甑”,顶平,椭圆形,面积约50平方米。上有小“天池”3口,积水不枯。甑顶中央有裂缝,阔1米余,俯视幽暗,投石訇然。闻有人试将麦壳倾缝中,却从10里外胡村桥潭水复岩下浮出。坦旁矗1高约10米长石,人称“饭匙”。攀登其上,环顾四周,崇山峻岭,奇松各异,皆在足下,乃至歙县岩寺百余里外,大小村庄尽收眼底,令人心旷神怡。

  被誉为“绩溪绝壁”的豺狗狼尖深藏于此,是看云海的最佳去处,成为惊险刺激户外运动的首选之地,日渐风靡全国。清周赟在编修《松岭周氏宗谱》时曾赋“松岭十景诗”,有《五峰排云》诗云:“云边飘渺五高峰,高与黄山五老同。雪后白头才见老,春来依旧老返童。”俗有“进了云岭不见天日”之说,形成了一个古老神奇而又传奇的皖南最后“桃源秘境”。

  蜿蜒的山云河似从云中而来,流入松木岭村,山谷幽深,落差很大,因常年河水冲刷,巨石奇异,石下有深潭,清澈见底。吾儿年少时,常在河中奇石间跳跃,和小伙伴们度过了那些难忘的暑假。

  河至松木岭村边一分为二,经水口古庙处又合二为一,形成了松木岭村“双溪绩月”的特有景色。河水从村东潺潺而入,沿着半月形村庄的南边外弦朝着村西奔流而去。春夏季节,水流哗哗,清澈见底,干净甜美,枯水季节,深不及尺。“绩溪名县漫言稀,此水当名小绩溪。明月雕时圆似镜,不分南北与东西。”画意跃然纸上。

  河流一段就筑有一条“石碣”,用以间断蓄水浇灌两岸的农田,春碓磨麦。山云河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水中无一丝污泥,无一根水草,清水砂石,河水幽幽,清澈照人。河底水潭里有一群群石斑鱼,石缝间有蛙声一片的石鸡,两岸梯田层叠、鸟语花香。

  村人沿势从河边引了一条暗渠,引水入村,流经村中央,形成了一条长约一千多米的水圳网。这条完整的活水系,清冽干净,并设三个水池,分上中下水露头,分别用来喝水、洗衣、刷马桶。这条河满足了村人日常生活和农耕用水,是松木岭村的母亲河。数百年来,静静流淌,养育着世世代代的松木岭人。

  小河平时温柔婉约,缓缓而唱,任由孩子嬉水,女人洗衣,男人搓澡;若偶尔发发脾气,那就是山洪暴发,河水夹带河石,像脱缰的野马,咆哮而下,发出“哐哐”的轰鸣声,掀起巨大浪花,惊心动魄。

  松木岭村水口一年四季景色宜人,是村中胜景,它以桥为“关锁”留财,辅以庙亭、河堤、大树等镇物,寓意游人入松木岭来,已入藏风纳水之宝地,风生水起好运自来。水口历经百年风雨的古树,仍然长得枝繁叶茂,树冠如盖,伴着石桥、流水、古庙、水碓,整日泉声叮当,吱吱哑哑,吭当吭当,奏响着山村交响乐。

  几百年来,松木岭村先民以顺应自然和美化环境为目的,信奉阴阳平衡的理念,视水口为主宰村庄命运和前途之征,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。“松木参天,必有其根,环村之水,必有其源。”“水是财气”,松木岭先民为了留住“财气”,在村下游建造了两座石桥,两个庙宇(水口庙和关公庙),以起到“把守关口”“保佑安民”的作用。两座石桥都是花岗岩石筑建而成的,两桥相隔三、四十米。水口两岸松树、槐树、柳树等,“聚财气”“挡瘴气”,求得“人寿财旺”。此村寿星辈出,这个仅71户的小村,据估80岁人口约占30%以上。

  我老公的老家就在松木岭,他在这生活到小学二年级。90年代我们结婚时,从县城坐农村班车到梅干岭,再步行3里路到他家。现在村村通公路,一小时车程即可。家人聊天时,如数家珍,那青翠的黄山松、跳跃的松鼠、杨槐绿荫中鸣唱的知了、深潭下欢快的石斑鱼、青条皮、石鸡等等,仿佛就在眼前。我们常在雨后去松木岭,一路仰望云海翻滚,尤如飘入仙境。你若约会松木岭,定有亲临桃源秘境之体验!

  我在豺狗狼尖等你,观日出、眺云海。(绩宣、时乙寒)

( 来源:中安在线 )


【字体: 】【 打印 】【关闭此页


安徽农网版权及免责声明

① 凡本网注明“安徽农网”的信息作品,版权均属于安徽农网,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
   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安徽农网”。如有违
   者,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“安徽省气象台”或“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”的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产品,
   未经气象主管部门许可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如有违者,气象部门将依法追究
   其法律责任。

③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安徽农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根
   据“文责自负”的原则,该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

④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,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安徽农网联系。

※ 联系方式:电话:0551-2290197 传真:2874926
   ahnw@mail.hf.ah.cn ahnw@ahagri.com